丹东曾经安东老八景现在如何步行去可可西

丹东目前可谓是辽宁最热门的旅游城市之一,在国内也是声名远播。鸭绿江景观、凤凰山、天桥沟、断桥、青山沟等等,大小风景区多不胜数。而最早的时候丹东还曾经是安东省的省会,也有安东八景一说。这些景观现在都怎么样了?是否依旧在为丹东的旅游业做着贡献呢?

第一景:宝山远眺

该景指的史称安东第一园的元宝山公园,因位于元宝山南麓而得名。据称元宝山在中国近代是一处战略要地,曾有“奉省第一山”之誉。据而《安东县志》记载,当时就着元宝山点缀而成的宝山公园:“亭台楼榭,山石花木,乃至小桥流水,古井雅凳,不一而足。更有蟠窟幽宅,诸多巨石,石上大小纵横皆有题咏。”其名气当时在全国也是非同一般的。而登元宝山远眺,可观新旧市街、烟火万家,俯瞰鸭江,仰眺凤岭,远近江山、流峙中外,三韩故国、新旧义州,历历在目,树木蔚秀,形胜天然,风景之佳在当时的辽宁地区几乎是没有能与之相比的。于是“宝山远眺”成为当时安东八景之首。

第二景:顶歧烟峦

推测该景观描述的是现在的五龙山,当时称为顶歧山。据称顶歧山“山势嵯峨,峰峦歧出,阴雨之前烟云霏拂其上,不失为一佳景。而附近居民更有谚云:顶歧山带了帽,不用三天雨雪到,试之屡验。”于是成为安东八景之一,现为五龙山风景区。

第三景:虎耳双峰

该景观推测描述的是今天的虎山,虎耳山即为虎山。虎耳山“突兀江畔,双峰矗峙,状如伏虎。东与朝鲜新义州相对,左扼鸭江,右控九连,江河环绕,形势雄壮,甲午一役,我师曾与日军鏖战于此。”虎山地势险要,是历史上的军事要地,是著名的万里长城的东端起点,也是今天丹东最著名的旅游区之一。

第四景:浪头三叠

该景观位于县西南三十里的三道浪头。据史料记载,清光绪三十三年(年),继牛庄海关后,安东成为东北第二个设立海关的城市。清宣统二年(年)十月,安东海关在三道浪头设立了分关。“浪头三叠”源于在这里鸭绿江流至此一曲,成为港湾,上有高阜,下有湍急深流,中外入口汽船皆停于此。江水涨时银涛雪浪,层叠而起,触岸有声。当时,安东海关浪头分关楼红砖拱廊,与蓝天绿水交相呼应,又建于高崖之巅,俯瞰鸭绿江,遥望安东城,居高扼守,蔚为壮观。后来,因为“圈地造田”以及修建浪头港等,一点点将苇塘填平,又将伸入鸭绿江中的山梁铲平,陆续将西侧的江岸填平,使港湾逐渐消失。另外,由于上游修水库致使上游来水变少,江水流速变缓,淤积增多,最终形成了如今的翡翠湾,浪头三叠也随之消失。

第五景:鸭江帆影

该景观就是指鸭绿江了。安东县之医院,政府所在地濒鸭绿江岸,在丹东开阜通商以后,往来船只众多,可谓是帆墙云集。每当江上风起,则帆影高涨,放棹中流,随波上下,若近若远,大有乘风破浪之观,于是成为安东八景之一。今天的鸭绿江已然已经是丹东的旅游名片了,沿着鸭绿江一岸,大小景观无数。

第六景:小寺桃林

该景观描述的是东港市的小寺山。《安东县志》记载:“小寺山在县西南里,环山无杂树,种桃成林。每当春日花放满山,前迎黄海,左映鸭江,别饶风景,不啻武陵桃源……”认为“小寺桃林”不亚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于是列入安东八景之一。现在的小寺早已毁弃,痕迹全无。而当年小寺所在的小寺山,现在也没有桃树了。据当地人介绍,以前好几户人家靠在小寺山上种桃树维持生活,这里产的桃子很出名。日本人经常到这里旅游,欣赏桃花。这一景观若能留存,则想会是丹东的另一个桃源景区了。

第七景:古寺钟声

这一景观应该是安东老八景中最难寻找的了,只知道根据记载,在距离安东现场西约65里处的三级村有一古寺遗迹。在春夏早晚,不时会有钟声传出,之后便寂静异常,人们都纳闷深山之中何处传来的钟声?又天阴时闻老僧诵经,木鱼聒耳,村人颇以为奇异。而“古寺钟声”具体在哪直至目前也没有定论,有人推测认为可能是三级村不远处的长安寺,但无从考证了。

第八景:公园叠翠

这一景观也是指宝山公园,宝山公园当时号称是山寨版的大观园,非常具有名气。其依元宝山天然邱壑点缀而成,古木葱茏,枝柯交映,高高下下,风景宜人。每当夏日,绿树满山,苍翠欲滴,层峦叠嶂,远绝红尘,游人终日不绝。但也有很多人认为该景指的应该是锦江公园,毕竟宝山公园已经有“宝山远眺”入选了。

(部分配图源自网络,如有侵权,删图致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550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