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辽宁地区的海产品集散地,三月的东港,尽管海鲜数量少种类稀,但价格并未上扬甚至走低。(图:老苹果/文:暴力熊)
在东港果菜批发市场,多年来以销售梭子蟹为主业的孙先生只能临时贩卖起“小海鲜”。孙先生说,“这个季节出海的船数量有限,也很难看到梭子蟹,只能贩卖点蛏子之类的撑到梭子蟹上市了。”
蛏子是这个季节的“小概率”海鲜之一。即便如此,市场上零星出现的蛏子也并未产生物以稀为贵的效应。类似这种品相的蛏子,仅20多元一斤,并不比旺季贵多少。
3月,海鲜青黄不接,往年的这个时候,都会出现价格走高摊贩利润看涨的情形,但今年却一反常态,即便是双休日,市场里的海鲜摊也少人问津。
嘟噜蟹子等小海鲜却因口感鲜美价格低廉倍受青睐。摊贩说,饭店和烧烤店对这种嘟噜蟹子的需求量比较大。
与嘟噜蟹子境遇类似的还有这种小油螺。摊贩说,小油螺还是很好卖的,烧烤店里爆炒油螺可是相当受欢迎的。
小海鲜的代表,夹板虾可封为“常在”,一年四季常在。
东港的地标产品大黄蚬子却一直热度不减。摊贩介绍说,从年前到年后,市场上的大黄蚬子从未断货,渔船每次运回来的海鲜也大多是大黄蚬子。
“晴天烂鱼”在这个季节出现多少让人意外。
摊贩说,在市场上想看到大量的“晴天烂鱼”,还得等上几个月。
在地产海鲜青黄不接的3月,海虹也成了抢手货。
大黄蚬子肉很是招惹眼球,却并没有为摊主招徕生意。
与大黄蚬子肉类似,市场上的毛蚶子(血蛤)也略显孤单。
摊上的主角不是梭子蟹,而是“赤甲红”。
与海鲜种类稀疏和销售遇冷相比,市场上的河鲜种类倒是齐全,甚至出现了不常见的野生马口鱼。
野生马口鱼是煲汤的极佳食材。
市场上的野生马口鱼虽不及黑龙江的天价鱼那么咋舌,但每斤30元的价格也是蛮“傲娇”的。
地产河蟹需要秋天才能上市,如今出现的则来自外地。
“客串”而来的河蟹依旧霸气十足,根本不拿自己当外“人”。
河蟹必须套上袋子装在桶里,一旦失去约束,必定是四处逃逸张牙舞爪。
摊贩抓住一条蹦出来的红鲤鱼。“这可不是观赏型红鲤鱼,而是食用型红鲤鱼。”这种鲤鱼虽然是市场里的“稀客”,但卖价并不贵,每斤不过10元。
河鲜比海鲜的情况要好些,这种野生鲫鱼,能卖到每斤7元。
这是3月12日周六当天市场里难得一见的“热闹”场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