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进
今日当阳城引言:年6月1日,日军集结4.7万兵力,飞机30架,向襄河西岸发起全线猛攻。6月5日,我襄河防线全线失守,中国军队退至当阳境内再度设防,展开殊死激战,在付出重大牺牲、予敌以重创后,向西撤退,当阳全境沦陷。本文为您讲述的就是那场悲壮惨烈的“当阳保卫战及沦陷始末”。
6月1日零时,日军第3师团从王家集北面庞居附近强渡汉水。年10月,武汉失守,国民党第33集团军退到当阳驻防整训,并依据襄河设立防线(汉水襄阳至沙洋段称为襄河),以防日军西进。年5月,日军发动了以攻占当阳、宜昌,控制入川咽喉,威胁重庆,迫使蒋介石集团投降为战略意图的“襄宜战役”。战斗打响后,蒋介石、李宗仁错误地判断日军的战略目的是攻占襄阳和第五战区司令部驻地老河口。因此,调集当阳纵深部队及江防军主力驰援,造成当阳、宜昌一线防务空虚。6月初,襄河防线失守,国军匆忙退守当阳一线,虽经殊死搏杀,但仍无可避免地导致了当阳沦陷。
日军随军记者拍摄的其攻占当阳河溶时火烧民宅。日军实施狂轰滥炸 当阳百姓死伤惨重
武汉会战后,日军就已开始着手占领当阳、宜昌,打开进川通道的一系列军事部署,并频繁出动飞机,轰炸当阳县境,摧毁军事目标,轰炸战略要地。这些轰炸,不仅给当阳守军以严重威胁,也给普通民众带来了深重灾难。
日军随军记者拍摄的参加攻占当阳的联队第二大队第五中队合影据《当阳抗战史料》记载:年11月5日,日军出动飞机6架,首次轰炸当阳县城,炸死炸伤民众93人,炸毁民房众多。同时,对河溶狂轰滥炸,炸死炸伤民众20多人,摧毁民房20多栋。
年12月,日军出动飞机3架,轰炸淯溪古镇,炸死炸伤民众90多人,千年古镇一片火海。
年1月26日,18架日机飞临当阳县城上空投弹,炸死炸伤民众89人,炸毁房屋10余栋。
日军随军记者拍摄的日军攻占当阳途中年6月3日,9架日机轮番轰炸淯溪、河溶,炸死炸伤淯溪民众80人,炸毁民房20余栋,炸死炸伤河溶民众60人,炸毁民房20余栋。
年6月6日,日军萱岛兵团集结4.7万兵力进攻当阳,并出动飞机30架,向从襄河防线退守当阳的国军阵地实施空中打击,对众多的军民设施狂轰滥炸,造成死伤军民和房屋、财产损失无以计数。
日军随军记者拍摄的日军攻占当阳的战车日军重兵全线推进 当阳守军匆忙布防
年5月16日,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司令兼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战死宜城南瓜店。6月5日,日军以其13师团为前锋,实行炮兵、骑兵、步兵与空军相互协同,向襄河西岸守军发起全线猛攻。襄河守军阵脚大乱,宜城、沙洋一线被日军全线突破。我襄河防线守军匆忙退向当阳,在当阳境内及宜昌、宜都等战略纵深构筑工事、再度设防。
枣宜会战第二阶段作战图示。然而,日军对当阳、宜昌志在必夺,投入重兵一路穷追猛打,全线推进,不让国军有任何喘息机会。
当时,日军的进攻态势是:6月6日,日军投入一个师团和一个旅团,总体上兵分三路进攻当阳,总兵力达4.7万之众。日第13师团作为正面攻击部队从荆门出发,由淯溪、烟集方向直逼当阳城关;日吉冈联队为其右翼,自南漳出发经荆门黄家集进攻观音寺(现陈院漳水淹没区);日野口联队为其左翼,自沙洋十里铺出发,进攻孙家场,力取河溶。同时,日紫田旅团作为第13师团策应部队,渡襄河后取道南漳和远安的武镇、响水洞、巡检司、洋坪,向当阳攻击前进。
南线日第13师团与北线第3师团、第39师团对当阳形成夹击之势当时,我当阳阵地及其外围和纵深的兵力布署是:第2军李延年部守荆门、淯溪、观音寺一线,第94军55师杨勃部守河溶一线,第18军11师方靖所部守县城。从襄河阵地撤下来的萧之楚第26军匆忙进入荆当江枝边界地区原筑阵地防守。但是,原先构筑专向东正面的工事多不适用,兵力配备、阵地编成、火网组织等等,都没有经过实地侦察与周密计划,情况相当混乱。与此同时,为加强当阳阵地纵深布防,国军以第18军驻防南津关、晓溪塔,以第75军守土门垭及以北地区,以第94军守鸦鹊岭及以北地区,以第26军守宜昌城及沿江一线,以第73军防守宜都一线,以第87军防守公安一线。
日军随军记者拍摄的日军攻占当阳的战车日军进攻势如破竹 外围阵地逐一失守
日军剑指当阳汹涌而来,当阳外围防御战迅速打响。经过两天激战,国军各部守军伤亡惨重。
第2军9师师长张琼率部从观音寺退守水田湾、白露桥一带,与日右翼吉罔联队再战,血战一昼夜,歼敌余人,但难敌日军骑兵、步兵滚动推进和飞机轰炸扫射,再次主动放弃阵地后撤。
张琼率部与日军激战地之一鹰嘴岩。周新仕摄张琼所部刚退至青溪王大岩,吉罔联队亦尾追而至,张部遂又凭险投入激烈战斗。第五战区33集团军干部训练班共9个中队,听闻9师战况危急,即出奇兵从日军侧背突入参加战斗。国军两支部队互相配合,激战两日,打死日军战马多匹,毙敌余人。正欲歼灭吉罔联队时,日应援部队紫田旅团赶到,救出了陷入包围的日军。这个紫田旅团出襄河后,经南漳、远安,在红岩登与国军第29军遭遇,29军遭截击后虽进行了有效反扑,但放弃了继续牵制紫田所部,造成了紫田迅速驰援吉罔,让张琼所部痛失全歼吉罔联队的良机。
坚守阵地的中国士兵。守卫河溶、慈化一带的第94军55师杨勃部,在与日左翼野口联队的激战中丢失了阵地,经半月山向鸦鹊岭撤退。这一路都是低山矮丘,部队无处隐蔽,被敌机跟踪轰炸,伤亡惨重。该部一个连仅剩30余人,但是他们抱着战死的决心,在半月山魏家坡阻击日军余人,掩护大部队撤退,从7日晚战至8日晨,全部殉国。
日野口联队攻占孙家场后,遂分兵西进半月山龙王庙,北犯河溶、脚东港。进击途中,分别与国军55师某营、11师朱营接触,7日拂晓,日军地面推进,空中轰炸扫射兼施,两处守军伤亡惨重。就这样,当阳外围守军阵地逐一丢失,全线崩溃。
九子山当阳保卫战国军阵地。方靖部浴血铜鼓包 当阳全境最终沦陷
外围阵地被敌肃清,当阳县城凸出在敌军面前。
守卫当阳城关的是5月中旬才从长沙调防当阳的第18军11师,师长方靖暂归第2军指挥。方靖后来回忆说:当阳地处要冲,是保卫川鄂咽喉的屏障,必须固守,当时的阵地配备是以33团据守当阳南正面,以31团据守北面及西北面的九子山高地,以32团守东正面,以补充团为师预备队,控制城西及长坂坡。
年6月11日,日本《大阪朝日新闻》报道攻陷当阳并轰炸宜昌城区6月8日凌晨,日军向11师阵地发起攻击。负责正面攻击的是日军联队,其联队长、陆军少将、驻宜昌地区警备司令尾浦银次郎在回忆录中这样描绘当时的激战:“7日下午2时在井上旅团长指挥下开始西进,15时40分左右,在车桥铺附近很快与敌人发生冲突,但不一会工夫就攻破了敌人。这天夜里在大烟墩集西面彻夜战斗。8日夺取淯溪河后,转向小烟敦集村,天亮后突破进入。在追击败军,涉过由村西向南流的瓦岗河时,敌人在清水铺后面布好的迫击炮、野战炮一起开炮,使我军很快出现伤亡。战线一下子稳定下来。经亲自详细观察后发现,敌人以混凝土地道为中心,构筑了许多条状分布的坚固阵地。可以判断,这就是敌人防卫当阳的主阵地。”
日军随军记者拍摄的日军第39师团第联队在长坂公园侧门口,展示缴获的中方武器日军碰上了一颗硬钉子。我军这个防卫当阳的主阵地就是铜鼓包。日军联队长尾浦银次郎在回忆录中说:“既然碰上了敌人的主阵地,本联队脱离敌人已经是不可能的了。现在拔除这个敌人的坚固阵地是本联队唯一的活路。有个叫铜鼓包的高地,地图上好像没有,但在当阳激战中,却成了永远难忘的名字。这附近的敌人在山顶、山腰和松林里构筑了阵地,是按计划构筑的坚固堡垒。8时起,第三大队从龙泉寺北部,以九子山为目标开始进攻,攻击很难进展。不久,飞来的友军飞机对着敌阵,给予开肠破肚般地猛烈轰炸,山的形状也改变着,第十一中队趁虚冲上九子山,接着,约名敌人从三个方向反扑回来……”
日军随军记者拍摄的日军第39师团第联队在长坂公园侧门口,展示缴获的中方武器方靖所部与日军逐点争夺,战斗极其惨烈,给予了日军以沉重打击。但是,由于当阳外围阵地的逐一丢失和弃守,方靖第11师成为了一支孤军,最后也被迫放弃了铜鼓包主阵地。
方靖回忆说:“6月9日下午2时,第26军萧之楚打来电话说55师守卫的河溶以东阵地被日军击破,与该师师长杨勃的电话已经中断,日军正由河溶西面向鸦鹊岭方向推进,26军阵地难以守住,正面激战甚烈,阵地亦难于支持,希你自己掌握守、撤问题。这时日军对当阳的各个阵地的攻击甚猛,已进入阵地据点的争夺战,尤其是九子山高地,双方争夺最为激烈。相持到黄昏,当阳成为一座孤城。11师乃奉令放弃当阳转移至大峡口和风洞河一带山地。
铜鼓包纪念塔。罗国成摄铜鼓包主阵地弃守,国军防守部队全线撤离,当阳全境自此沦陷。宜当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军队在同年7月9日公布的战报称:此战役歼灭日军余人(日军统计损失为死人,伤人)。
作者:王先进,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北省优秀新闻工作者,宜昌市优秀编辑,当阳市优秀文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