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此台湾老兵开着飞机突然来到大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年,祖籍福建永春的余光中,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了这首诗。余光中于年离开大陆去台湾,当时由于台湾和大陆长时间的隔绝,致使余光中多年没有回过大陆。余光中一直思念亲人,渴望祖国的统一和亲人的团聚。诗中的思乡之情,打动着台湾和大陆的每一个人。

年5月3日,一架机号B-、由曼谷飞往香港台湾的“中华航空公司”波音货机突然降临广州白云机场。飞机在宽阔的跑道上停稳,机门打开,机长便从舷梯上走了下来,心情激动地对前来迎接他的人们,迫不及待地说:“我要和家人团聚,我要求到祖国大陆定居!”

这便是震惊世界的“华航事件”,机长叫王锡爵,年12月28日出生于四川遂宁,年8月入读位于四川灌县(今都江堰市)国军空军幼年学校初中部,年随校迁往台湾东港。年毕业于空军官校卅期,正式加入国军空军服役。年6月16日退役进入中华航空公司。在现场,他还说:“我太想念大陆的山河和亲人,台湾同胞都盼望两岸能够通商、通邮、通航!”

一首诗,一架飞机,两个人,以不同的方式倾诉着心底的乡情。停泊在白云机场的华航货机亦是乡愁的一枚小小邮票。从年离开祖国大陆,王锡爵无时无刻不在惦念着家乡的亲人,心头的乡愁日积月累像大山一样压得他喘不过气来。30多年来,他没有家乡的任何消息,30多年来他不知道父母是否还健在,他在心底盘算着他们的年龄,想着有生之年还能不能见到他们……终于,八十年代初,他通过海外转寄的方式和四川的亲人通了信,得知高龄的父亲还健在,这让他欣喜不已。随后,几经周折,4年,他终于和家人在香港见了一面,此时的父亲已经80多岁,而他也已是两鬓斑白了。

王锡爵(左)

相见时难别亦难,短暂的会见结束后,王锡爵在泪光里问自己:何时再见到年迈的父亲,真正与家人团聚?这更增加了他回到大陆的决心,随后,一个大胆的想法闪过他的心头,也便有了年的那一幕。与王锡爵一同到达的还有副驾驶和一名机械师,还有22万磅的货物。飞机着陆当天,大陆以民航局的名义,致电华航,阐明事件性质,邀请他们尽快派人来北京商谈有关人、机、货的处理。5月11日,再次以民航局名义致电华航,重申这是纯属两个民航公司之间的业务性商谈,并不涉及政治问题。随后,“华航事件”得到妥善解决。

然而,一石激起千层浪,“飞来的邮票”激起更多台湾老兵的乡情。香港《广角镜》杂志发表一位台湾老兵的文章:“30多年前,数以百万计的大陆各省人士,自愿或被迫地随国民党来台湾,多少家庭破碎,多少骨肉分离!在长达30多年的岁月中,懔于严厉的禁制,我们将人性中最大的需求,压在心灵最深处,只在深夜梦回之时,放枕痛哭!多少人等不及见到家人,客死台湾,饮恨终身!谁无父母子女?谁无兄弟姐妹?从少年步人中年,从中年迈向老年,这样的等待到底还要持续多久?难道只有用这种非正常方式,才能和亲人见上一面吗?”

7年,数万老兵在台北发起返乡探亲运动,向台当局要求准许老兵回大陆探亲。在当年的母亲节,上万老兵上街以“母亲节遥祝母亲”的名义在台北孙中山纪念馆举行集会。老兵们身穿白色衬衣,正面印有鲜红色“想家”,后面是“妈妈我好想你”,他们一起合唱歌曲《母亲你在何方》:“雁阵儿飞来飞去,白云里;经过那万里可能看仔细。雁儿呀,我想问你,我的母亲在哪里……”

因此,当年10月15日,台湾当局宣布开放探亲,祖国大陆亦热情欢迎台湾同胞前来探亲,并尽力提供方便,保证台湾同胞来去自由……因此,王锡爵被人们称为“打破两岸坚冰第一人”。

血浓于水。历史在这里翻开了新的篇章,也向人们述说着更为悠远的历史: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约几百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台湾海峡,台湾岛才与大陆分离……夏商时期台湾属于九州中的扬州……三国时期,吴王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一支由一万余名军士、三十多艘船组成的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是中国大陆居民利用先进的文化知识开发台湾的开始……隋代大陆和台湾的接触增多……宋元时期汉族人民在澎湖已有相当数量,元朝进一步加强对台湾的管理……明朝以后大陆与台湾的人民往来不绝……年的那一刻,让台湾与祖国更近了,是没有人能够阻挡的血脉相连!

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现在,王锡爵和当年迎接他的父亲一样,也经进入耄耋之年,但他依然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492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