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黄县历史上的名门望族二一门六进士

商务BD求职招聘交流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3796.html

旧《内黄县志》有十二景之说,其中有一“草堂修竹”,讲的就是今田氏镇太史村傅姓在宋代出了个大官,叫傅尧俞,他读书的草堂环境优美,竹林清幽。《宋史》为傅尧俞作的传记载其为郓州须城人,徙孟州济源。司马光为傅尧俞祖父傅珏写的墓志铭言“其先大名内黄人,后徙郓”。后人考证,傅尧俞的夫人曾经到过济源,爱其风土,遂葬其地。这是傅家从郓州迁济源的缘故。其在郓州为流寓侨居,在济源为拜扫方便。

太史村傅氏在五代及宋朝名人辈出,因其世代为官,宦游他乡,居郓州,徙济源,也属常理,但其祖籍内黄亦为事实。现在,田氏镇太史村、孟庄傅姓后裔数千,即为实证。

傅珏(决),字宝臣。祖父凝,赠虞部员外郎。父世隆以《春秋三传》登科,仕至驾部员外郎,知邛州。珏少通《尚书》,屡举不中第。用亲萌,补三班借职,累迁至右班殿直。初监澶州税务,历齐州离济寨酒税,卢州巡检,以事去官。后监赵州仓,知定州转(新)乐县,复以事去官。己而监博州酒税,以疾罢归。明道元年(),终于家,葬济源。珏为官明敏果断,然不能与世沉浮,平视贵要若无人。故所至龌龊,且老益穷,因发狂疾,弃官归。司马光为其撰写的墓志铭曰“气直志刚,难进易伤,善抑不扬,其后必昌,皆理之常。”

傅尧俞(—)字钦之,珏之孙。幼孤,由祖母霍氏抚养成人,秉性聪慧,10岁便能写文章,20岁考中进士。他生性淡泊,不喜嚣杂,虽少年得第。不以游冶为娱,仍旧闭门读书。曾任西京(洛阳)税务官,口碑亦佳。

宋仁宗嘉佑末年,傅尧俞任监察御史,后迁右司谏,同知谏院,深得英宗赵曙赏识。有一次,英宗问傅尧俞:“朝堂上官员众多,谁忠谁奸?”尧俞答:“大忠大奸,固不可移,一般人则要靠皇上的教导。”赵曙听后,认为他答的恰到好处,非常得体。

傅尧俞忠正耿直,不阿不谄。有一次赵曙趁着讨论政事对他说“卿何不纠举蔡襄呢?”傅尧俞答:“如果蔡襄有罪,皇上何不自正典刑,要臣下纠举呢?”赵曙说:“你位处台谏要职,由你纠举,名正言顺。”傅尧俞说:“假如付之公议,臣只见到蔡襄营造山陵有功,而不见其罪。臣身为谏官,受旨言事,只能忠君保国,不敢妄议臣僚。”还有一次,御史张舜民上书言事,忤犯了哲宗,免了他的官,并令傅尧俞另举御史。他认为张观点公正,当即诏书封还,留任张舜民。

神宗即位,徙知庐州。熙宁三年,至京师。王安石素与之善,方行新法,谓之曰:“举朝纷纷,俟君来久矣,将以待制、谏院处君。”尧俞日:“新法世以为不便,诚如是,当极论之。”安石愠之。

哲宗立,自知明州召为秘书少监兼侍讲,擢给事中、吏部侍郎、御史中丞。奏言:“人才有能有不能,如使臣补阙拾遗以辅盛德,明善正失以平庶政,举直措枉以正大臣,臣虽不才,敢不尽力。若使窥人阴私,抉人细故,则非臣所能,亦非臣之志也。”

尧俞厚重言寡,遇人不设城府,人自不忍欺。论事君前,略无回隐,退与人言,不复有矜异色。初,自谏官补郡,众疑法令有未安者,必有所不从,尧俞一切遵之,曰:“君主素其位而行,谏官有言责也,为郡知守法而已。”徐前守侵用公钱,尧俞至,为偿之,未足而去。后守移文尧俞使偿,久之,考实非尧俞所用,卒不辨。司马光尝谓河南邵雍曰:“清、直、勇三德,人所难兼,吾于钦之见焉。”雍日:“钦之清而不耀,直而不激,勇而能温,是为难尔。”(节选自《宋史·傅尧俞传》)

傅尧俞在哲宗时曾任吏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组织部部长)兼伺读。元祐四年()卒,哲宗与太皇太后亲临致哀。赠银青光禄大夫,谥号“献简”。

傅察(网络图片)

傅察,字公晦,傅尧俞的从孙,自幼就爱学习,18岁便考中进士。当时,蔡京(就是《水浒传》里的那位奸臣)居相,想把女儿许与傅察,但其没有答应。傅察曾经担任永平、淄川县丞,后调任太常博士,迁兵部、吏部员外郎。他秉性淡泊,不爱趋炎附势,所以故人权贵也很少来往。

傅察生在北宋末年,北方金国其势正盛,与宋联手灭辽后更是对南朝虎视眈眈。政和七年()十月,金人毁盟入侵,但宋廷并未察觉,照例选派傅察前往宋金交界处迎接金国派来祝贺元旦的使节。

傅察一行来到燕地,才得到金人毁盟入侵的消息,有人劝说傅察暂缓北上,以观金人动静。他坚定地说:“我们奉旨出使,假如闻难而止,还要不要君命?”遂继续北行至边界附近的韩城镇,在驿馆下榻,等候金国使节。

过了几天,几十个金国骑兵突然到来,不容分说,强行挟持傅察等人北上。到了边界,傅察觉得不对劲,说:“使节到此就该停止。”遂不肯继续往前走。金人不容分辨,换掉宋车夫,簇拥着傅察等人又走了百余里,遇到了金国二太子斡离不,其手下人非要傅察下拜。傅正色言道:“吾奉君命使金国,见国君当致敬。今你们却肋迫我们到这里见太子。太子虽尊贵,只能算人臣,当以宾礼相见,如何能跪拜?”

斡离不理亏,怒道:“我兴兵南下,还要使节做什么?你们宋国虚实如何,快点告诉我。不然,杀了你!”傅察闻言怒斥反驳:“我宋主仁圣,与金国交好,从来没有做出对不起你们的事情。今太子背盟而兴兵,意欲何为?”斡不离凶相毕露:“你还想回去吗?”说罢,再次喝令傅察跪拜。而傅傲立不理。于是,斡不离便命令左右刀枪并举,进行威胁,还让属下多次把傅掀翻在地,而傅察又反复站起据理力争。斡不离见他威武不屈,顿生杀机:“你今天不拜,再想拜不不能了。”遂令左右把他们囚禁起来。

傅察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就叮嘱属下侯彦:“我是一定要死了!我父母向来爱我,听说必悲痛万分。你要是能够脱困回国,务必告诉我的父母,使他们知道我为国捐躯,减少一些悲痛。”其下属们听后都泣不成声。当天夜里,傅察就被另地看押,与大家隔离起来。

不久,金兵攻占了燕地,侯彦等人打听傅察的下落。有人告诉他们:“昨天宋将郭药师与金兵交战获胜,太子恐怕宋兵劫走宋使节,就悄悄把傅察杀害了。”宋将武汉英想方设法寻找到了傅察的遗体,火化后,包好骨灰,命一名叫沙立的士兵负责保护其还朝回家。沙立返回到涿州时,不幸被金兵查获,被拘于一所土屋。两个月后的一天,沙立乘看守疏忽,从土屋上打了个洞逃了出来,并将傅察的骨灰护送回家。

随后,侯彦等随员亦逃了回来,向朝廷申述了傅察威武不屈,不辱使命的感人事迹。宋钦宗赠以徽猷阁待制。南宋孝宗时谥其“忠肃”。

金兵侵宋,慷慨就义者,《宋史》载有刘韦合、李若水、傅察三人。而傅察遇难时仅37岁,芳名侠骨,亦内黄县之骄傲。

傅伯成,字景初,察之孙。自小从朱熹学,隆兴元年()进士,调连江尉,后授明州教授、闽清、连江知县。庆元初(),仕太学寺丞、漳州知州、工部侍郎、左谏议大夫、龙图阁学士。旧志曰:伯成纯实无妄,表里洞达,每称人善,不啻如己出,语及奸人误国,邪人害正,词色俱厉,不少假借。常慕尸谏,疏草毕,亟命缮写,朝服而逝,年八十有四,赠开府仪同三司。端平三年(),赐谥忠简。

傅肖形,字梦弼,号起言,明万历丙戌科()进士。旧志谓其“天性孝友,迈迹勤学”。其父死,有异母弟尚幼,肖形视若同胞,收养在家,并把祖田千余亩均分与弟。他经常到自家的树林中游玩,看见有偷盗树木的,就赶快离开。有的人不理解:“人家偷盗你的树,你不及时出面制止,为何还匆匆躲开?”傅肖形说:“他偷伐我的树,是因为贫穷。如果被我抓住,万一再因为愧疚生出事情怎么办?”那人听说后十分佩服他。平常,傅家门前总是拴着一两匹马,等着别人来借。如果谁有急事,可以随时牵走。曾经有一家缺少种马,官催之急。肖形听说后即令家人到马厩中挑选出一匹最好的,无偿送给了人家。其重义轻财的事迹比比皆是。他酷爱读书,春夏不缀,不喜欢与人嬉戏。对朋友,除了文章,很少谈论别的。登科及第后,因为太耿直,并没有得到重用,最后死在了北京。

傅铎,早负才敏,由太学生历官勤能。明宣德(—)年间,升户部左侍郎。其是否为太史村傅氏后人,不得而知。

傅元,字长善,幼颖异,迥别群稚。以《春秋荐贤书》登康葵巳科()进士。奉旨入翰林院学习。岁余,乞归养,卒于家。

太史村傅家傅世隆、傅尧俞、傅察、傅伯成、傅肖形、傅元六代进士,堪称佳话。

现在的太史村人口有余,傅姓约10%,西邻的孟庄人口人,傅姓占95%,均为一脉。

作者简介

张国胜,年1月出生,河南省内黄县人,农民。网名老张,笔名肖河、张驰。安阳市作家协会会员,内黄县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县诗词学会、摄影家协会会员,县政协委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5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