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以水破题实现兴业富民

近年来,舟山市以水生态治理为基底,大力挖掘海岛特色水文化,因地制宜开展水系景观营造,不断活化水资源产业价值,着力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实现借“水”兴城富民。

一是开展水生态治理。针对海岛无稳定水源、地表径流短等实际,根据“控源—截污—生态修复”的总体思路,以常态化推进“河长制”提档升级为抓手,以舟山群岛水系(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朱家尖片水系综合治理工程等为重点,在水系治理的同时进行区域环境治理,实施河道整治、截污治理、生态景观、开发利用等综合治理工程,全面改善河道面貌和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绿色乡村。年至今,已累计创建大柳主干河、东港景观河等省级“美丽河湖”11个,乐水小镇、水美乡村20个,完成中小河流综合治理.62公里。

二是擦亮水文化底色。以水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利用为主线,以文化为助力推动水利成就可见、可知、可感。在流经居民区河段、交通要道口处,充分利用乡村田园景观、自然生态、海岛民俗、山海奇观、海防文化等资源,在亲水平台、健步道、小型公园等景观小品中呈现舟山水文元素。如定海中心片区排涝提升工程加强“水、体”文化融合,在挖截洪沟的施工便道打造全长23.5公里的“东海云廊”,配建高标准山地自行车越野、“半马”赛道等场地,累计承办登山协会等社会团体各类活动10余场次,吸引外来游客10万余人次。

三是壮大水经济产业。以绿色经济为导向,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因地制宜开发水域资源,以培育壮大“水经济”激活水资源优化水生态,通过产业布局、项目提振推动水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变,筑起共富新赛道。如在普陀田园综合体内创建“上葡萄河”为美丽河湖,并在周边季节性种植水稻、油菜等作物,打造集优质农产品供给地、农耕文化体验地、乡村旅游目的地于一身的乡村产业共富平台。普陀山镇实施水下森林等环境提升工程,结合佛教文化,串点成链,将66家民宿打造成特色精品民宿聚落样板,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89万元。

信息来源:舟山市水利局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703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