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
螃蟹,一般被视为横行无忌、为非作歹的反面典型形象,唐代文学家皮日休却用一首《咏蟹》生动、风趣地赋予了螃蟹不畏强暴的叛逆性格。虽然无法考证谁是天下第一个吃螃蟹的英雄,但从文献上来看,螃蟹被中国人搬上餐桌,至少也有千年的历史了。
只要提到螃蟹,就无法回避这样一个地名:东港——中国最大梭子蟹养殖基地
东港市,位于辽宁省的东南部,南临黄海,东依鸭绿江,隔江隔海与朝鲜半岛相望,这里是东北亚、环渤海和环黄海三个经济圈的交汇点,拥有沿海、沿江、沿边地理优势,是连接中、朝、韩、俄、日五国的交通枢纽、欧亚大通道的重要节点,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海陆门户。境内江岸线(边境线)23.85公里,海岸线93.5公里。
东港梭子蟹主要产自黄海北部的鸭绿江口渔场和园山渔场。地理坐标为西界北起北纬39°47′04″,东经°30′57″,向东南至北纬°00′00″,东经39°00′00″,北界为陆地沿线,东界和南界为中朝海上分界线中国一侧,总面积约平方公里。
梭子蟹简介
梭子蟹,有些地方也叫白蟹或者“飞蟹”,暖温性多年生大型蟹类动物,也是中国最大的一种蟹类。善于游泳,也会掘泥沙,常潜伏海底或河口附近,性凶猛好斗,繁殖力强,生长快,其体型似椭圆,两端尖尖如织布梭,表面有3个显著的疣状隆起,1个在胃区,2个在心区,故有三疣梭子蟹之名。
从上面看梭子蟹整体呈灰绿色,前面蟹鳃区域有一个圆形的白斑,螯足大部分是紫红色带有白色斑点,一部分或整个腹面为白色,前3对步足长节和腕节也呈白色,掌部为蓝白色,软毛棕色,指节紫蓝色或紫红色,第4对步足为绿色带白斑点,指端紫蓝色。生活在海草间的个体体色较深。属于杂食性动物,鱼、虾、贝、藻都在它的食谱上,甚至也吃同类。
东港梭子蟹久负盛名
东港梭子蟹蟹肉色泽洁白,肉量多,肉质细嫩,膏似凝脂,味道鲜美。尤其是螯足之肉,呈丝状而带甜味,蟹黄(性腺)色艳味香,食之别有风味,因而久负盛名,自古就被视为海鲜佳品。
东港梭子蟹的主要渔期在每年4月份,谷雨前后蟹体最丰满,虽然秋季也可以捕到,但并不肥满(但越冬前雄蟹特别丰满肥大,有谷茬公蟹之说),雄蟹俗称尖脐,未成熟雄蟹称查脐子,雌蟹俗称圆脐,以雌蟹为好,怀卵大蟹又叫石榴黄,雌雄蟹市场价格相差悬殊。清代李渔就有“蟹鲜而肥,甘而腻,白似玉而贵似金,已造色香味三者之极,更无一物可以上之”赞誉。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奉和汴州令狐相公二十二韵》中写道“陆珍熊掌烂,海味蟹螯成”,将海蟹螯足与熊掌相提并论。最早的《东沟县志》(东港市的原名)、《东港年鉴》就有关于东港梭子蟹的记载和描述。
如何挑选高品质的梭子蟹
质量好的梭子蟹贝壳呈褐色或紫色,纹理清晰有光泽,蟹黄凝固、不流动,蟹足和躯体连接紧密,提起蟹体时蟹足不松弛下垂,蟹腿不容易拽动,蟹壳坚硬,蟹腿关节处发紫的,往往比较肥。
反之,不好的梭子蟹蟹壳偏软,背面和腹面色暗无光泽,腹面中央沟出现灰褐色斑点和斑块,甚至比较透明,能见到黄色颗粒状流动物质,蟹腿松散无任何韧性,这样的蟹就不要选了。
分辨母蟹是否满黄,可以将梭子蟹翻过来,白色腹面向上,观察左右两边尖端部位,透出黄红色的就说明膏黄肥满。
推荐两种梭子蟹的家常吃法
清蒸梭子蟹
鲜活的梭子蟹,和大多数海鲜一样,最好的吃法就是清蒸。
蒸锅里放凉水,水中加入姜片、葱段,倒入一些黄酒,一勺陈醋
将洗好的梭子蟹腹部向上倒扣放在蒸屉上,大火蒸制15分钟就好。
锡纸梭子蟹
将梭子蟹洗净,放在在锡纸上,
盖上姜片、葱段,撒上食盐
用锡纸将蟹包裹严实,一定不要漏
放在烤箱里,度,上下火加热,烤制30分钟即可。
地摊经济助力青岛民生,重拾人间烟火,盘点岛城夜市中的特色小吃
吃杨梅前只用清水洗不行,用盐水泡也不够,再多一步才卫生
除了螃蟹和扇贝,你最应该了解的一种大连特色海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