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主题为“指尖连天下、电商庆丰收”的京东庆丰收全民购物节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该活动旨在推动更多企业和消费者参与到农民丰收节中,让消费者通过互联网渠道买到更多优质农产品,让京东的购物节成为农民丰收节的一项重要内容,让农民丰收节成为农民得到实实在在收益的节日。
国务院会议强调,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依托“互联网+”发展各种专业化社会服务,使亿万小农户与市场更好对接,对推动农业提质增效、拓宽农民新型就业和增收渠道意义重大。强化电商与小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产销对接,推动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实现优质优价带动农民增收。使手机成为广大农民的“新农具”,使互联网成为助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设施。
在“互联网+”时代,从锄头、镰刀到大机械耕种、飞机喷洒农药,网上采购农具、销售农产品,互联网正日益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设施,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京东集团执行副总裁兼首席公共事务官蓝烨表示,借助电商线上渠道和线下基础设施,京东在解决农产品从“种得好”向“卖得好”,以市场化方式连接农民和消费者,打造农产品品牌;在打通市场流通瓶颈,降低物流成本,让农产品“走得远”、“走得快”;以及利用新科技重构和升级农业等各方面,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特产馆”搬到网上,农产品品牌效应凸显
农民想把优质的粮食、肉蛋、瓜果卖出去,却不知道去哪、卖给谁,有时甚至只能心疼地看作物烂在地里;城市消费者想买绿色、天然的生鲜产品,却面临高价、无从了解产品品质等问题。
据京东商城生鲜事业部总裁叶威介绍,以京东“特产馆”的方式,促进农产品上行并聚集起品牌效应,已成为典型的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以优质优价带动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他称,早在年,京东就加速渠道下沉,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推进工业品进农村战略、农村金融战略和生鲜电商战略。目前在全国已有家特产馆,另外涉农企业和专营店铺家,分布在7个大区共32个省及直辖市,上线特色产品数以万计。
据京东集团数据,今年“购物节”期间,来自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土特产品消费统计显示,排名较靠前的均为坚果、花生、瓜子等休闲食品,而土鸡蛋和酱菜等“童年的味道”也挤进了单品排行前十,特产馆的生鲜品类销售额同比增长了%。“数据的背后,是广大农民通过互联网与市场对接,以优质的价格带动收入增长。”京东集团大数据研究院院长刘晖称。
他举例介绍,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世界红心猕猴桃原产地、有“中国红心猕猴桃之乡”的美誉。年京东与广元市苍溪县合作,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集中改造、提升一批低效猕猴桃基地,建成30万亩生态高效猕猴桃基地示范区。
首届线上红心猕猴桃节于年9月16日上午8点整正式启动。在京东商城的掌上秒杀页面中,仅用了36秒,件猕猴桃就被一抢而空。9月17日,件猕猴桃汁更是只用28秒的时间就被2万余人抢购一空。在秒杀促销的推动下,16、17日两天进入京东广元馆的独立访客达余万人,总浏览量达余万人次,总销售量接近余万元。
四川省仁寿县农产品资源丰富,有着“中国枇杷之乡”的称号。年12月,仁寿县与京东集团签约,成为全国首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并成为京东下乡进村“星火燎原”计划的首个签约县。
年5月,“E路高歌“枇杷”行——中国仁寿第十五届枇杷节暨仁寿首届京东网上枇杷节”正式启动。仁寿县文宫镇枇杷种植户徐友坤说,枇杷节期间,涂着大红京东LOGO的大货车沿着公路直接开到他家门口,36小时之后自家新鲜采摘的枇杷就摆上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消费者餐桌上。老徐的账既简单又精明:“卖给批发商3元左右,大的10元;京东直销,中果10元,大的20元。每斤平均多赚4-8块钱。”
物流先行,为农产品上行提供保障
农产品的特性,决定了对保存、运输中的温度、湿度等都有较高要求,物流基础设施一直是制约农产品“走远”、市场流通的瓶颈问题。
从事樱桃销售5年多的耘果电商发起人陆晨说,陕西的樱桃成熟于5月中下旬,炎热的天气不利于保存。以前,樱桃都是由普通货车运送,外送范围最多不超过公里,而且费用还特别高。
陆晨说,随着京东物流开始把冷链运输应用于樱桃领域,不仅速度越来越快,可达范围越来越广,费用还不断降低,今年比去年又降低了20%左右。
据京东物流冷链管理部负责人暴景华介绍,京东物流这两年在冷链物流领域的布局逐渐加快。目前,京东物流已经在全国十个城市建设了20个先进的多温层冷库,覆盖深冷、冷冻、冷藏、控温、常温五大温层,配送服务覆盖全国超过个城市,库内日均订单处理能力达到万件,为农产品上行提供基础设施保障。
阳澄湖大闸蟹商家同样也是受益者。今年,京东物流首创“三地协同仓”模式,在阳澄湖畔和消费需求旺盛的北京、广州都设立协同仓,让北上广及其周边多个城市的消费者可享受到最快4小时送达的服务。同时,京东物流又在航空和陆运的冷链物流基础上,特别增加了高铁运力,创新推出“陆空铁”联合的冷链解决方案,让全国近个城市的消费者可以在48小时内收到鲜活大闸蟹。
此外,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京东利用无人机系统,大大提升了大山深处的特色产品与外部消费市场的对接能力,大幅降低农产品“出山”的物流成本。
从田间到餐桌智慧农场重构新农业农业
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正被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重构和升级,从而焕发出崭新的力量。
京东集团副总裁、X事业部总裁肖军表示,京东将与合作企业共建数字化、智慧化农场,对农作物耕种管收全过程实施管控和数据管理,利用京东物流、冷链仓储、京东商城等资源缩短流通环节,实现直接从田间到餐桌的新型模式,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产品品质输出。
他介绍,今年4月,京东成立智慧农业共同体,这是京东农场概念首次亮相。
6月,京东与辽宁省东港市人民政府签约,在东港市建立京东农场东港越光大米种植基地。通过合作,京东农场东港越光大米种植基地可以通过京东无人机监控系统、智慧农场管理系统等科技元素,实现科技赋能,构建全程可追溯的高品质农产品服务体系,实现东港农业的全面升级。
5月7日,京东集团与成都市金堂县举行“京东四川智慧物流产业综合示范园区项目”及“金堂县农业现代化示范项目”签约仪式。双方将共同推动京东“天地一体智慧物流体系”建设,打造无人机行业应用、研发制造、人才培训、军民融合研究等四个中心,搭建四川全域无人机通航物流平台、低空空域管控示范平台等,建设京东智慧物流通航小镇,推动京东智慧物流体系在全国的布局完善。
京东还将依靠无人机等技术及在供应链方面的优势,利用“京东农场”的品牌,在金堂县建设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互联网+”现代农业示范区及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区等。
肖军称,通过打造现代化、标准化、智慧化的京东农场,不仅可以推动更多高品质农产品上行,打造舌尖上的消费品质和食用安全,还可以有效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同时,通过对各地农业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更是在努力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为我国的农业产业升级提供实践性案例和模板。(陈听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