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近日发布了年的财报,其营收和利润以及财报里的各种增速数据,已经被许多券商和分析师来来回回分析了多遍,我们可以不用赘述。
不出所料的是,拼多多发布财报的当天,又表示将把Q4的利润也用于农研科技领域,持续推动农户直连数字经济。
大家都知道,流量经济已经见顶,对于投资者来说,他们需要拼多多的增长新思路;机构看中的,则是拼多多为增长做出的新实事。
这就需要拼多多走出舒适圈,做好长期投入的准备,去做行业里那些难而正确的事情。也就是拼多多掌门人在电话会议中多次强调的——农业。
拼多多的“农业引擎”
究竟有什么价值?
去年拼多多表示要将利润投入农业时,有人认为拼多多务农,投资大、还“慢工出细活”,但是半年后,拼多多证明了,务农不仅潜力大、而且活力足。
陈磊曾经说过:“相比于更早被线上化、更高线上化率的品类来说,农业的线上化率仍然很低,在现有履约体验下用户的很多需求没有被满足。”
这就是拼多多坚定不移的投入农业、推进农业科技普惠的原因。
从业务的结构上看,拼多多的助农业务,也许现阶段仍没有赚钱甚至亏钱,但这个业务持续的帮助拼多多获客、留客,进而有更多场景去转化和商业化。
过去一年,拼多多的订单数同比增长59%,达到亿单,其中,在农产品“零佣金”的政策支持下,平台涉农订单增幅尤为明显。
拼多多“零佣金”助农的策略,既是“助农”,也是“助己”,农户需要的市场营销推广费用,直接以“零佣金”的形式返还给了卖家和用户,而不是投向各种广告媒介,这是一个用户、农户、拼多多三赢策略,的涉农订单增幅已经超出了预期,可以证明在“零佣金”模式下,供需双方参与度高,潜力还很大。
其次,拼多多的助农计划,在田间地头都掀起了活力。拼多多发布的《新新农人成长报告》显示,以95后为代表的“新新农人”已经成为推动农产品上行的崭新力量。
截至年10月,平台“新新农人”数量已超过12.6万人,在涉农商家中的占比超过13%。其中,女性占比超过31%,达到人;00后占比超过16%,达到人。
陈磊说,自拼多多在年成立起,就在不断地促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和数字化,因为一个高效、有韧性、可持续且充满活力的农业,能够让价值链上的各方受益。
图注:在创业过程中,每位“新新农人”平均可以
带动5至10位95后参与到电商创业中
而拼多多“新新农人”中,绝大多数都有良好的教育经历,他们伴随着移动技术长大,也熟悉网购以及使用直播等创新工具。
提升他们的技能,就相当于提升了拼多多的农业活力,相信在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方面,这批深爱家乡土地的年轻人,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永远忙碌在田间地头
曾几何时,农业在三大产业中,并没有受到重视。彼时很多人说,发达国家的农业运营者都是农场主、收割都是机械化、产品都是标准化、订购都是跨国订单。
其实我们在建国之初就确立了农业是第一产业的地位,但农业似乎没有吃到多少互联网发展的红利;例如数据显示,我国数字经济渗透率达36%,农业只有8.2%。
而拼多多是为数不多的宣布一心扑在农业上的互联网公司,自从它去年宣布将利润投入农研后,很多人都关心收获如何。
财经早餐了解到,拼多多开始参与制订、引导农产品的标准化、统一化,并且在生产、种植和管理初见成效。
在云南,拼多多联合云南农科院热经所,发起制订雪莲果的地方和国家行业标准,为整个行业提供参考;在江浙沪,拼多多和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联合发布了长三角“河蟹商品分等分级销售标准”。
以大闸蟹为例,部分优质大闸蟹产品由于没有相应等级标准,无法在网上做到优质优价,网络销售量小,这反而导致蟹农们不敢在养殖精品蟹上投入。毕竟蟹农们也担心,“精养蟹卖不出应有的身价怎么办?”对于养殖成本高的精品蟹,许多人想养而不敢养。
而拼多多的介入,对于最下游的消费者,最上游的蟹农,以及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都是利好。
在整个大闸蟹的供需链条上,标准能帮助蟹农进行差异化定价,从而获得更高的综合收益;
同时,拼多多作为拥有着庞大数据库的电商,还可以根据消费特征的反馈,进一步优化养殖结构和技术,提升蟹的品质和商业价值。
所以在这种农业实践中,拼多多不仅“生长”出了各种具体标准,带动产业标准化发展和农民增收。还在这个基础上,继续推动农产品“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直连,就能更大幅度降低产后损失率,最终,提升农民收入。
其二,向产业前端切入,拼多多在田间地头的“农地云拼”等动作,也有了不小的产出。
陈磊在年报后的电话会议中提到,要通过科技的手段提升流通效率,让农产品借助物流科技,降低运输时间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还要考虑如何让高科技在农业生产方面,不仅仅提升效率,同时能够提升农产品的品质。
其实有农村生活经历的人都知道,互联网现在还未全部渗透到供给链最底层的农户,农业对数字技术的依赖程度向来不强。
但是拼多多一直为互联网在农业中的渗透率努力着,在其平台上,去年有一大批新疆特色水果的销售实现了历史突破。云端直连产地的“农地云拼”模式,可以帮助新疆的小白杏、伽师瓜、沙瓤西红柿、新鲜无花果实现48小时送达全国,而且新疆水果复购率极高,在拼多多平台,同一消费者三次以上购买发货地为新疆的水果生鲜类商品的比例高达55%。
拼多多“农地云拼”的新疆小白杏
农户们感叹:“不用再看收购商的脸色了。”
农产品保鲜期短,拼多多要让田间地头的农货增收增利,一靠农地云拼带来的“产销直连”,缩短中间的时间和费用成本;二靠科技,从种植、分拣、包装到冷链运输来降损保鲜;三靠品牌,让农户等种植经营主体有更多收益,才能推动产业链不断提升。
能一直在前端的田间地头对接农户的需求,这才是真的把帮助“三农”落到实处。
靠农业“改变世界”,并不是梦想
在零售领域,农产品未来仍然是兵家必争之地,因为其场景频次实在太高,谁也不想放弃。
随着对农业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拼多多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但是拼多多似乎并不下网止步于此。
去年,拼多多因电商助农,入选了《财富》杂志“年度改变世界”榜单。
农业可以改变世界吗?这还真不是拼多多单方面的梦想,而是整条农业产业链上大家的希冀,因为农业中,技术和人才是推进农业变革的关键,发展空间也最大。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的农业发展在农业模型、核心算法、智能农机装备等核心关键技术领域,还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近两年,拼多多已经举办过了两届“农研科技大赛”,其先后孵化的温室种植、无土栽培、AI种植等多个前沿项目,目前正广泛应用于辽宁、安徽和云南等地。
多多农研科技大赛的“智慧温室”
年的农研大赛中,有一支参赛团队叫做“智多莓”,提倡用AI种草莓,许多人当时认为他们在“纸上谈兵”,但现在其开发的自动化种植系统,已落地丹东东港的草莓大棚,帮助传统农户实现了“一个大棚两人管”到“一人管七个大棚”的产业升级。
可见拼多多正在用真正的科技下乡能力,给农业生产链条上涂抹润滑油,让AI、机器人这些新力量用农业改变世界。
在农业领域,还需要很多人才,根据中国农业大学智慧电商研究院发布《中国农村电商人才现状与发展报告》显示,农产品电商进入高速发展期,但人才缺口将高达万。
所以拼多多宣布将收益投入农业,也是在用真金白银,鼓励更多青年人参与农业。
据悉,拼多多现在正在尝试用新思路改造传统农业产业链,推进“人才本地化、产业本地化、利益本地化”策略,以及“培育致富带头人+探索科技扶贫应用+创新产业扶贫产品”的完整体系。
其实谁都知道,做农业很难,希望拼多多真的慢下来,把农业的基本盘打好,服务好用户、激励好农户,让农业增长拥有一如既往的惯性。
写在最后
不知大家是否记得去年在拼多多上,有一个“双向奔赴”的小故事。
一名浙大博士生在拼多多的一家网店买涌泉蜜橘,拼多多的店主得知博士生买橘子是为了做科研,对学生说:“我帮不了国家什么大忙,遇到了就想着出点力”,免费送了学生10箱橘子。
后位博士生将他和拼多多网店老板的聊天记录分享出来后,吸引众多网友下单涌泉蜜橘,网店老板自己的橘子已经不够卖了,开始转为给村民们“带货”,老板说既然大家想吃,可以借着热度也帮邻里乡亲推销掉大量的橘子,减轻销售压力。
网友们还笑称:“这老板的格局,活该他发财!”
其实这个蜜橘卖家是个95后,就是在拼多多上返乡创业的年轻人之一。在拼多多上,还有千千万万像他一样的“新农人”返乡创业,他们对技术的接纳程度高,对运营的上手能力强,他们也能更快接纳“农地云拼”模式,可以不断做大“农货上行”的产业蛋糕。
现在,新农人、新农技,都在拼多多与更多的消费者产生连接,充分激发传统农业的无限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