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冷空气又要来了。虽然我市还没有加入“全国下雪群聊圈”,但冬天的第一颗草莓,不少市民是早就吃上了。
作为冬季水果的“C”位担当,草莓上市已一月有余。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草莓价格有点高,相对应的,市面上的优质品种也更多了。随着电商产业的普及,人们的选择也越来越多,不仅在菜市场、超市等地随时可以买到地产草莓,还可以通过电商平台、代购等渠道购买到风靡全国的丹东“99”草莓等。
丹东“99”草莓风靡全国
在水果里面,市民孔臻独爱草莓。早在10月底的时候,她就吃到了头茬草莓。只不过,草莓不是在线下买的,她选择了线上购物,买的是丹东“99”草莓。
“一打开抖音、淘宝,到处都在推送“99”草莓。”孔臻说,进了直播间更是感觉垂涎欲滴,“一颗草莓有小鸡蛋那么大,包装好精美啊,当时我就下单了。”她回忆,即便是有优惠活动,15颗草莓也花了元。
喜爱丹东“99”草莓的,显然不止孔臻一个人。在陇海东路上,有一家名为“果小妞”的进口水果专卖店。在这里,只卖丹东“99”草莓等“洋气”货。“之所以说洋气,是因为这边买的草莓包装都很美,你看12颗草莓用这种心形盒子装起来,丝带扣起来,像不像巧克力?”25岁的朱梓萱是这家店的“铁粉”,她说,最初的一盒“99”草莓代购是元,后来降到90元,每盒有12颗。“最近店里还进了南京产的一种草莓,价格和‘99’差不多。但是老客户还是认‘99’。”店长鲁先生介绍。
在线上,丹东“99”草莓俨然是生鲜果品界的主力之一。打开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主播无论是娓娓道来草莓的生长过程,还是热情呐喊催促网友赶快下单的,叫卖的都是“99”草莓。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也是同样火爆的场景,在搜索框里输入“草莓”,系统弹出来的基本都是丹东“99”草莓。“单果35克以上”“丹东直发”“头茬大果现货”“连续3年全网草莓销量领先”等字样非常显眼。就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二”期间,两天时间销量最高的一家淘宝店突破1万单,价格每斤35元。
地产草莓拿什么去PK
其实,与丹东“99”草莓几乎同步上市的,还有地产草莓。在草莓之乡黄川镇,农技专家李永登介绍起草莓情况来,滔滔不绝。就在今年3月在盐城举办的草莓文化节上,李永登培育的两个品种进入大赛前五名。
“从品种上来看,丹东‘99’草莓其实就是大叶红颜,我们江苏产的相对而言就是小叶红颜。”李永登说,只有东港的草莓,是真正的“99”草莓,口感与我市地产红颜略有差异,我们草莓也是很不错的。
今年由于入冬以来我市气温偏高,草莓苗旺,但果子生长较慢、产量低,所以价格至今仍保持在地头批发价20多元一斤。
“老百姓认的还是红颜、奶油莓,其实去年我们获得金奖的隋珠也是不错的,今年也有不少农户种植,但是由于气温的问题,隋珠果子普遍较小。”李永登说,隋珠口感更甜,其实从品种上来讲,我市已经培育出不少优质品种了,在国内都是有名的。
但是谈起品牌,李永登也承认,丹东“99”草莓的确比较出名。“那边农民参加培训比较多,掌握的新技术更多一些,这些都有利于果型均等,生产出来的草莓果型大,品质好价格自然高。”他说,相对而言,本地的莓农学习主动性差一点,接受新鲜事物的理念也较为落后一点。
不过,与东港生产的“99”草莓相比,我市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生产面积大,产量更高一些。三四月份的时候,一天能收30吨鲜果,“光黄川就差不多有3万亩种植面积,他们是达不到这个产量的。”李永登说。
打造农产品品牌仍需发力
丹东“99”草莓价格有点儿贵,为何还风靡全国呢?“其实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早就发生变化了,高端水果是不缺市场的,像4J的车厘子,卖的反而比3J的好,虽然最初都元一斤,但是买的人很多。”鲁先生专做高端水果、零食代购,据他介绍,丹东“99”草莓刚上市的时候,第一次进货就遇到一个顾客一次买走5盒。此后,这种草莓的销量一直很好。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对水果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包括包装方面,每一颗包装的都跟玫瑰花一样,礼盒装起来,当做小礼物送人也是很有档次的。”在鲁先生看来,地产草莓也许品质非常高,但是营销上可能“差了那么点意思。”
近年来,随着电商产业的发展,通过网络卖农产品已经不是新鲜事。拿草莓来说,我市也注册了“黄川”草莓集体品牌,但在扩大认同度和宣传推广上仍需发力。
“做好农业品牌建设就是牵住了现代农业的‘牛鼻子’,攥住了农民增收的‘钱袋子’。”市绿色食品办公室主任徐敏权介绍,近年来我市以构建“连天下”标准体系为基础,制定覆盖全类别、全产业链的农业生产技术标准17件,创建10家“连天下”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10家“连天下”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逐步形成“连天下”农业标准体系,充分利用国内、国际农产品推介会、展示展销会、评奖评优活动以及“互联网+”等平台,加大品牌农产品展示展销力度,引导本地企业“走出去”。
针对部分地区缺乏发展品牌农业的新思维、新办法和新手段,对农产品品牌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的认知不足,仅停留在抢注商标、翻新包装等层面问题,徐敏权建议,除了建立健全覆盖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过程控制、采收贮藏运输、产地准出、质量追溯、包装标识等关键环节的农业标准体系外,还应加强培训,发展壮大农业品牌建设人才队伍,让精英人才和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组织、农业行业协会、中小农业企业建立起紧密的联系,通过各种宣传渠道提升品牌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通过品牌价值的提升,实现农产品附加值的提高。(记者王文通讯员张开虎韩善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