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第一书记是重担也是挑战,我来到东港村,就是希望为东港村经济强、环境美出一个金点子,贡献一份力量。”年4月,张家港市农业农村局水产技术指导站副站长蒋广明多了一个身份:来到张家港市南丰镇东港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开启了他在东港村工作的新篇章。
张家港市南丰镇东港村驻村第一书记蒋广明
年2月4日,扬子晚报“新春走基层|跟着驻村第一书记看变化”融媒体报道组来到了张家港市南丰镇东港村,对蒋广明进行跟踪采访。蒋广明告诉记者,驻东港村一年来,他着重做了三件事:修建东港路、促成与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结对、打造“两色文化”景观点。站在东港村村头的“东港号”上,蒋广明表示,他希望能为东港村做更多实事,同东港村一道在乡村振兴之路上继续乘风破浪!
薛马义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黄玉琴见习记者梅方滢实习生杨佳怡
要想富先修路,东港村“女婿”打通村组道路“任督二脉”
“蒋书记来啦,到家里来坐坐啊!”“蒋书记新年好呀,进来喝杯热茶再走!”2月4日,农历大年初四的下午1点,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随蒋广明走在东港村的宽敞大道上,走过村民家门前,村民们就像见到老朋友一样热情地招呼着他。
“这条路叫东港路,是进村的主干道,还在修建中,预计年年底能全部完工!”蒋广明介绍道。
正在修建的东港路宽约8米,是蒋广明到村后做的第一项大工程。东港路建设完工后,不仅将显著提高村民出行的“幸福指数”,更是东港村实现大变样的一个“重要参数”。“现在的东港村,已经和七年前完全不一样了。”蒋广明对东港村的变化了如指掌,因为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东港村的“女婿”!
蒋广明的妻子是东港村人,七年前,蒋广明作为东港村的“女婿”,随着妻子一起来到张家港工作,那时候蒋广明看到的东港路是另外一番景象:老百姓的房子都紧挨着路边建造,道路拥挤狭窄,会车非常困难,因为农村道路建设标准低,常修常坏,村民们经常为此事感到困扰……
正在修建中的东港路
“身为东港村的‘女婿’,我对东港村充满熟悉感与亲切感。当我被选拔为驻村第一书记后,我在所有可供选择的村(社区)名录中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东港村,我想亲手为家人及乡亲们创造出一个更好的环境和未来。”老话说得好,想致富先修路!面对村民的诉求,蒋广明和东港村党总支书记曹红一致认为,东港路的改建必须立马提上日程。修路不难,难的是做通老百姓的工作。蒋广明告诉记者,原东港路的两旁紧挨着许多村民的家门口,要修路,必须征得这些村民的同意。
正在修建中的东港路
走在村口,蒋广明一边和村民们打着招呼,一边谈起驻村最初几个月的经历:那时,他和其他村干部一道将办公室“搬”进了拆迁区域,随时随地解决村民的“疑难杂症”。“我和村民的感情,就是通过一次次的上门建立起来的!”
蒋广明主动挑起了这个重担,和其他村干部一道,用整整4个月时间,拆除了东港路两边的户农宅及商铺,让原仅有3米宽的道路得以拓宽。站在路边,记者顺着蒋广明手指的方向看去,一条8米宽的道路正四通八达地向远处延伸。东港路一头连着南丰镇区,一头连着宽敞的港丰公路,一条美丽河道蜿蜒向前,实现了道路通达、环境美化、致富便捷的三重目标。
驻村书记也是个“小财迷”,带领东港村“跳出去”寻财路
沿着东港路步行10分钟,记者跟随蒋广明走到他日常工作的村部所在处,正对大门的一条红色横幅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蒋广明介绍道:“说来也巧,前不久苏州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刚来和我们结对帮扶,这正是签约时用的横幅。”
东港村与苏州轨道交通集团结对
蒋广明笑称自己是一个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