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照东港区三庄镇西王家村,村口的三庄镇西王家村卫生室的门牌非常醒目。卫生室内,诊断室、药房、观察室分列有序,一位个头不高、戴着眼镜的中年人正在紧张而忙碌地为病人诊病、取药。他认真而投入的工作,让人一时会忘了他自身也是一名病人。
他就是日照东港区三庄镇西王家村的村医王远平。虽因患病落下残疾,行走困难,但这些年他用脚步丈量村医之路,用精湛的医术守护村民健康,把人生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最热爱的农村基层卫生事业。
“弓身”行医,步履蹒跚的乡医
“您的血压正常,记得按时服药,注意劳逸结合……”在西王家村村民王老太家,王远平正在给她测量血压,并耐心询问她的身体情况。每天只要有时间,王远平就会骑着电动车提着药箱走村入户,为患有基础病的几位村民测量血压、血糖,了解患病村民的身体情况,并叮嘱他们按时用药。“王大夫就是我们的定心丸,只要他在,我们的健康就有保障……”
村民口中的王大夫其实也是一名病人。18岁时,他罹患强直性脊柱炎,卧床多年。病痛让王远平至今行走困难,走路一瘸一拐。但年少时四处求医的经历,在王远平心里种下了学医的种子。
王远平生活的西王家村在当时,因为地处偏僻,村里一直没有乡村医生,村民看病要到8里路外的前石沟崖卫生室,非常不便。立志学医后,王远平在病床上看书,从头自学医理,年,他考入东港卫生学校,年,他成功取得乡村医生资格证书,并被三庄镇卫生院招聘录用。随后,王远平便回到西王家村,开始了他的乡医生涯。
工作中,王远平总是尽己所能为村民提供周到的服务,耐心、细致、热情地对待每一位病人。他坚持合理配方,对症下药,尽量让病人少花钱治好病,能吃药的不打针,能用健康生活方式调理的就不开药,而是开具“健康处方”。
他是一名乡村医生,也是一位受强直性脊柱炎折磨30年的患者。因为身患强直性脊柱炎,王远平的腰部、腿部僵直,不能弯腰。很多时候,为了方便诊断检查,他要和病人保持同一个高度,所以常常选择跪立的姿势为病人听诊、量血压。
坚守大山是村民健康的守护人
西王家村临山而建,行医途中多有山路,每需上门看病时,王远平便背着医药箱,弓着身子,一脚深一脚浅,走在崎岖山道上。雨雪天气里,山路更加难行。但王远平总是有求必至,尽管他身患残疾,但对年事已高的老人和行动不便的病人,王远平坚持送医上门。为了能及时给村民看病,王远平的手机24小时不关机,不管是白天黑夜,只要患者或者家属一个电话,他就立即背起药箱,忍着一路上腿钻心的疼,第一时间赶到患者家中,风雨无阻。“需要上门去看的,除了随访,就是急症,不能耽误。”王远平说,“早一秒到,就可能早一秒帮助病人缓解病痛。”
对超出诊疗范围的病人,王远平坚持亲医院治疗,甚至跑前跑后协助检查。王远平有个习惯,就是随身带着银行卡和现金,就是怕急诊病人转诊来不及带钱,他就随时帮着垫付。而陪诊的往返车费、住宿费、餐费他都是自己承担。如果陪诊的是困难老人、孤寡老人,他还为老人把饭准备好。一个健康人很难想象,像王远平这样一位强直性脊柱医院里来回奔波要经历怎样的艰难,陪诊后因为行走过多又要忍受怎样的痛苦。
“我愿意在这里干到退休。等到退休了,没有新的医生过来的话,他们返聘我,我就还干。”年近五十的王远平身形清瘦,常年的病痛也让他的腿脚愈发不灵便,但他依然每天走在西王家村的蜿蜒山路上,守着他小而整洁的卫生室,从日出到深夜,守护着山村村民的健康。
王远平对待工作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对待病人热心、细心、用心,成为村民心目中的“贴心人”!那道身穿白大褂、背着行医箱、身体倾斜、走路歪歪扭扭的身影,是这个大山深处小村庄里最温暖人心的风景。
记者:苏珊通讯员:范海波编辑:周全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