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丹东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吹响了向“十四五”全面进军的号角,描绘了丹东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宏大场景。东港市委书记姜乃东表示,东港作为丹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将按照党代会总体部署,围绕建设“开放型城市、创新型城市、幸福宜居城市”目标定位,坚决把市党代会提出的“六个方面重点工作要求”作为破题之举和长期任务,久久为功、创新实干,努力在丹东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
一要在建设开放型城市中走在前列。着力抓对外开放提档,充分发挥“区位+资源”双重优势,积极参与以大连为龙头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深入推进丹东、东港一体化进程,以边民互市贸易区建设引领边境贸易创新发展,打造“港、产、城、园”深度融合的临港经济发展新模式。着力抓园区发展提质,树牢“抓园区就是抓工业、就是抓工业强市”的理念,坚持园区产业定位不动摇,实行“一区多园”模式,狠抓招商引资、营商环境优化和承载能力提升,加快形成体制机制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空间布局优化、主导产业明确、产业加速聚集的园区建设新局面。着力抓项目建设提速,增强项目化、工程化思维和理念,抓好个万元以上重点项目的实施,推动实施海上风电、渔港经济区等一批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引领性的重大工程项目。着力抓营商环境提标,深入落实“四大行动”,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全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营商环境。
二要在建设创新型城市中走在前列。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一起抓。在科技创新方面,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设一批高水平技术创新中心、技术示范推广基地,着力培育一批“雏鹰”“瞪羚”企业和科技领军企业。落实好“鸭绿江英才计划”若干政策,发挥“归巢行动”作用,实施“项目+团队”的“带土移植”工程,持续扩大人才规模、优化人才结构、提升人才层次。在制度创新方面,聚焦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小切口、接地气、真管用,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和办法模式创新,着力抓好重点领域改革。在创新驱动三次产业提质增效方面,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坚持“双链协同、三产融合、多点突破”,打造“三港三区三带”产业布局,构建“2-8-6”县域产业发展新体系。
三要在建设幸福宜居城市中走在前列。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坚持就业创业并举,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统筹推进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落实首访负责制和工作专班制,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进一步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创城为民、创城惠民”理念,深入实施“八大行动”,加快建设海绵城市、智慧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城市。深入实施农村综合性改革,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强化绿色低碳发展,制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进工业污水厂管网、垃圾填埋场扩建、垃圾焚烧发电、乡镇污水处理设施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新能源产业百亿集群。
同时,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增强管党治党责任心、担当作为精气神、团结向上凝聚力,突出抓好工作作风和从政环境建设,大力弘扬实干精神,树立以干成事论英雄、以解决实际问题论能力、以高质量发展项目和高水平制度创新成果论业绩的鲜明导向,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为建设开放型城市、创新型城市、幸福宜居城市作出东港积极贡献。
记者/张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