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港市地处辽东半岛东端,南临黄海,东依鸭绿江,地理位置特殊,属沿江、沿海、沿边地区,是中国海岸线上最北端的县级市。境内北部丘陵起伏,为长白山余脉,南为一片海岸平原,大洋河纵贯市境西部,由北向南注入黄海。依山傍水,气候温和,为古代先民劳动生息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是这里发现了诸多古人类遗址,尤以后洼遗址最为著名和具有代表性,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后洼原始村落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人类居住遗址,位于东港市马家店镇三家子村后洼村民组平坦的台地上。年开展丹东市文物普查期被时发现,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于年至于年期间,陆续进行过发掘。整个遗址东西宽米,南北长米,文化堆积厚1至2米,可分上下两层,其下层文化距今年以上;上层文化距今年左右。
后洼遗址下层遗存是目前辽东地区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较早的一处,发现房址层层叠压,分布密集,有33座之多,室内有石块砌成的圆形或方形灶址。此外还发现灰坑20个、复原陶器约四百件,出土生产工具多达一千六百多件、雕塑艺术品近百件。这些出土文物中有壶、碗、杯、石磨盘和滑石雕刻的动物等农业生产工具个、生活陶器、手工工具和装饰艺术品。其中的生活用陶、手工工具和装饰艺术品已经表现出了较好的艺术水平,尤其装饰艺术品中的滑石雕刻是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艺术精品,其中的虎、猪、狗、鸡、鹅、鹰、蝉、鸟、昆虫、鱼等动物造型,单纯而生动。其中一件屈身、阔口、大眼、有角的龙,为已知最早的石雕龙的形象。滑石雕刻的蝗虫被中国农业数字博物馆收藏。
后洼遗址的发现说明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东港先民们就已经开始过上了定居生活,而石磨盘的发现则说明当时农业成为这些东港先民的主要经济生活来源。这个发现对研究六千年前母系氏族社会制度和原始社会文化发展及鸭绿江流域与中原文化的关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辽东半岛、黄海北岸新石器时代一个有代表性的文化类型。
后洼遗址所代表的后洼文化同中原文化、辽河流域文化等都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共同组成部分,其对研究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朝鲜半岛和远东地区原始社会的文化关系和我国原始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经济文化的发展,早期海上交通、地理、气候等方面,都提供了重要的新资料。有关专家认为,后洼出土的动物形、人形和人兽合一形的石雕、陶塑艺术品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的原始图腾和人形陶像,为研究我国原始社会图腾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