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6月15日,丹东全市户规上工业企业中开工户,开工率为85.5%,员工返岗率为67.2%。这是本网从丹东市政府新闻办15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的。
在过去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丹东连续经历了“4·24”疫情、“5·24”疫情和东港市“6·2”疫情。与“4·24”“6·2”疫情歼灭战相比,由于静态管理、守牢边境,“5·24”疫情没有形成大范围传播,更没有形成外溢。
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为提振工业经济企稳回升,深入推进工业企业有序复工复产,丹东市扎实做好防疫情、保主体、扩需求、促畅通、稳预期各项工作,精准指导符合条件的企业实行“点对点,通道式”复工复产,推动各项惠企政策迅速落实,确保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两手抓、两不误。
“定制公交”保障复工人员出行顺畅
“一上午就接到了10多个咨询电话。”丹东公交集团的工作人员一边耐心地回答企业的询问,一边认真地进行登记。
根据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和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需求,丹东公交集团推出了“定制公交”专项服务,对复工复产企事业单位提供“点对点、一站式”直达服务,为企事业单位有序返岗创造了便利条件。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定制公交”能有效减少企事业单位员工在上下班途中与外界的接触,更好地保障企事业单位返岗员工的出行安全。
“我们的驾驶员全部身着防护装备,每出车一次都会对车辆进行消毒,绝不允许有任何位置遗漏。”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交集团严格要求每班次对车辆进行消毒、通风,驾驶员每天进行核酸检测,上岗前测量体温。同时,用车单位要对本单位乘车人员进行体温监测,提供乘车人员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等信息。
水陆并进保通保畅
一辆辆混凝土罐车排队登记,防疫人员对外来车辆和人员全方位消毒……在丹东市干线公路鹤大线双岭子东桥施工现场,物料运输、人员进出防疫消杀覆盖建设全过程,每个环节都把控严格。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干线公路养护职工还积极协调各地交通运输单位为养护车辆办理通行证,组织小修队集中对损坏的安防设施进行维修,确保干线公路安全畅通。航标段航道航标维护作业人员严格落实巡航制度,及时恢复失常航标,动态跟踪航道情况,全力做好航道、通航建筑物和水上服务区疫情防控、防汛防台、巡查维护等工作。
6月15日,一艘20万吨矿石船舶缓缓停靠丹东港矿石专业泊位。“预计有60个小时就能结束该轮两票货的矿石卸载作业。”丹东港口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疫情期间,丹东港作业生产不停歇,引航站职工采取“引航作业闭环运行,引航人员闭环管理”封闭式引航模式,实施专班闭环化引航生产,保障港口全天候作业,确保港口引航服务不间断。今年前5月,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7万吨;金属矿石、钢铁吞吐量分别为.3万吨和.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和4.4%;粮食吞吐量.7万吨,同比增长83.1%。
在严格落实港区封闭管理的同时,公司精准施策,整合物流资源,拓展业务范围,多渠道积极对接腹地客户并签订协议、合同近份。同时,还积极对接口岸联检部门,协调压缩外贸船舶核酸检测时间、增加外贸船舶同时靠泊数量等堵点问题,刷新船舶核酸检测用时、压缩船舶在泊时间和外贸船舶同时在泊数量等5项历史纪录。
网格化服务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珍珠街道配备“一对一”网格化服务人员,下沉企业一线,参与企业防疫物资准备、环境消杀、员工闭环管理等工作。快速受理企业复工申请,确保符合条件的企业第一时间顺利复工复产;太平湾街道设置7个网格,设定29名三级网格长、88名楼长、名单元长,按照“网格员+企业负责人”管理模式,对辖区企业及全体工商户进行调查摸底,充分掌握企业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基本情况……连日来,在振安区各街镇,符合营业条件的商超和企业已陆续复商复工,百姓生活逐渐恢复正常。
为做好全市商贸流通企业(含个体工商户)的复商复市工作,丹东市生活物资保障专班加强货源储备,保障重点生活物资供应企业运行。同时,建立覆盖全市的四方生活物资保障网络,按照“就地保障、临近调配、全市集并”的顺序,将保供企业、管控(封控)区街道、社区、网格员明确到人,实现对管控区、封控区物资保障的精准对接。
此外,丹东市还出台了《丹东市促进服务业领域发展若干举措》,其中包括普惠性纾困政策和针对餐饮住宿业、零售批发业、旅游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的专项纾困发展措施。同时,还进一步增加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奖励力度,支持文化旅游业发展、给予城市公交资金支持,开展线上线下促销活动、促进电商新业态发展、引导促进商贸流通业提质扩容和推动商贸流通企业转型升级等相关内容,帮助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渡过难关、恢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