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
年
大
吉
腊八粥,熬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锅粘;二十四,扫房日;
二十五,推煤鼠;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白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姐姐拉着弟弟扭一扭。
——《山东民谣》
今年的年三十不见了??
说起年三十,就会有小伙伴问了,今年怎么腊月二十九就是除夕?腊月三十不见了,是被年兽吃了吗?
不不不,真相其实是这个样子!
大年三十“不见了”与月亮有关
“今年春节没有大年三十,这和我国独有的农历算法有关。”安徽民俗研究者李云胜这样说。
公历上有大小月之分,大月31天,小月30天。实际上农历也是,不过农历的大月是30天,小月是29天。这是因为我国农历历法是根据月亮的圆缺变化来计算一个月的天数,在天文学中被称为“朔望月”。
其中,“朔”就是太阳、地球、月亮在同一条线,且月亮在中间时,人们看不到月亮的那一天,我们定为农历每月第一天,即农历初一。月亮最圆,即满月的一天称“望”,为农历的每月十五。再到完全见不到月亮的一天,定为农历下一个月的初一。所以,两个“朔”之间的天数,就是农历月数的天数,即一个“朔望月”。
不过我们观测到的月亮圆缺变化,是由于地球、月亮、太阳的相对运动产生的,而这三者之间的运动情况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所以每个“朔望月”周期也不同,最长有29天19小时,最短是29天6小时。为了方便,农历历法上将月份分为大小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今年的腊月正逢小月,只有29天,所以没有大年三十。
关于年兽
“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它头长触角,尖牙利齿。“年”长时间住在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噬牲畜伤害人命。所以每年到除夕这一天,村里的人就带着家眷躲避年兽。
这年除夕,“年”兽闯进村。它看到一户人家烛火通明,门贴大红纸,年”狂叫着扑过去。”接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不敢靠近。这时,院门大开,只见老人身披红袍在院中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走了。这事很快就在别的村里传开了,大家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以后,每年除夕之夜,家家户户都贴红对联、放爆竹,用来驱赶年兽。这个风俗越来越广,从此就有了“过年”。
春节都有什么习俗??
1、穿:穿新衣
大年三十是辞旧迎新的时刻,即将迎来新的一年。正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大年三十这天,辞旧迎新,家家户户都非常重视。
穿上新衣服,寓意着辞旧迎新,除旧换新,焕然一新,把旧的、脏的、不好的东西统统去掉,迎接新年崭新的生活。尤其是小孩子,更是早早穿上新衣服,欢天喜地过春节。
2、贴:贴年红贴年红,不仅包括贴春联,还包括贴窗花、贴门神、贴福字,还有年挂、横批及年画等等,所有过年要贴的内容。
春联也叫对子、门对、对联等等,家家户户都要精挑细选,在门两边整整齐齐贴上大红春联,寓意红红火火,喜庆欢乐。
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艺术精湛。将大千世界,吉祥美好的事物,都修剪地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贴窗花,寓意富贵吉祥,事事如意。
贴福字。寓意福气满满,福寿安康。还有的把“福”字倒着贴,寓意福到了,幸福美满。
3、挂:挂灯笼
挂灯笼,讲究非常多,要成双成对,代表好事成双、福禄双全。通常,挂在大门两旁,还讲究两两对称,整齐划一,要非常协调喜庆。
在大年三十高高挂起来灯笼,会营造出一种喜庆的氛围,象征着团团圆圆。挂灯笼,是吉祥如意,去邪挡煞。在传统文化上,还有鸿运当头的美好寓意,是逢年过节高挂的吉祥物。挂灯笼,庆贺新年来临,预示一年红红火火,鸿运当头,团团圆圆,圆圆满满。
4、放:放鞭炮
鞭炮声声辞旧岁,欢天喜地过大年。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是几千年来的传统习俗和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过年时节,到处鞭炮齐鸣,热闹喜庆,让人感到年味越来越浓,尤其是小孩子最喜欢燃放烟花爆竹。
但近几年来,为控制环保污染、减少噪音喧闹以及出于安全角度考虑,许多城市逐渐开始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5、包:包饺子
过大年,吃饺子。这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事,尤其是北方地区,包饺子是逢年过节必备的传统习俗。到了过年,一家人团团圆圆坐在一起包饺子,交流分享一年来生活经历,是最团圆幸福的时刻。
关于吃饺子也有个说道,饺子的形状非常像元宝,在过年吃饺子,预示新的一年招财进宝,财源滚滚,富贵吉庆。
而在过年包饺子时,家里人往往会塞一枚洗干净的硬币到饺子馅里。除夕夜,谁要是吃到这枚硬币,那可是中大奖了!寓意吃到钱财,来年钱财滚滚来。
6、看:看春晚
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是除夕夜的一道年夜盛宴和文化大餐,逐渐演变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翘首以盼的传统文化。
在吃饱饭之后,一家人围到电视跟前,欣赏着有趣的节目,脸上的笑容相互感染。老少围在一起团坐着,尽享一家团圆的幸福欢乐。
7、敬:敬祖先全国各地大多都有在腊月里祭祖、上年坟的习俗。到了年三十那天,也邀请家里的祖先回家过年。当然,各地的风俗不尽相同,祭祖形式也各种各样。
我记得在以前,到除夕那天,一个家族会共同把祖先请回家,进行祭拜。现在,组织的老人少了,多是在自己家中祭拜祖先,陈列供品,焚香祭拜,祈求祖先保佑和庇护。或是到十字路口烧纸给已故的亲人,缅怀祖先。另外,在除夕的晚上,还有敬天地、敬宅神的习俗,摆上丰盛的供品,表示深深的敬意和尊重,祈求新的一年事事如意,幸福安康。
8、吃:年夜饭年夜饭,是家家户户必备的一道盛宴,一年到头,难得老老少少欢聚一堂。大家从天南地北赶回家中,在中华民族传统佳节,相聚一起,共度良宵,到了最热闹最高兴的时刻。
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大家看看,美味佳肴寓意美好,火锅寓意红红火火,大公鸡寓意大吉大利;鱼是表示年年有余;丸子代表团团圆圆;饺子是金银财宝等等。一家子团团圆圆坐在一起,端起香醇的美酒,吃着美味佳肴,敬老爱幼,谈笑风生,诉不完的幸福生活,说不完的祝福祝愿。
9、开:压岁钱发压岁钱,是过年期间最让小孩子们高兴的事了。口袋兜塞得满满的红包,是说不尽的甜蜜快乐。
在过去的时候,人们用特制的钱去压制邪祟,叫“压祟钱”。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由于“祟”与“岁”谐音,就被称之为“压岁钱”了
吃过年夜饭以后,又或是走街串户的拜年时,长辈们都会用红纸给晚辈们包好压岁钱,预祝孩子们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快乐顺利。是长辈对晚辈浓烈的关心和厚爱。
10、守:守岁除夕守岁,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传统年俗,寓意辞旧迎新、迎接光明,生活幸福美满。也反映了人们祈求美好生活,追求幸福快乐的愿望。
守岁习俗又名“熬年”,汉族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在除夕的晚上,不论男女老少,都会灯火通明,聚在一起守岁。因此,守岁是春节的习俗之一。
完
初审
薛珊
复审
许涛
终审
牟兰江
投稿邮箱:rzdgrsxc
rz.shandong.cn(点击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