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港海鲜情书爱上你,我醉了

滩涂上的伪装者

NO.1泥螺儿

即时取鲜或是巧妙存鲜,东港人用智慧留住了海鲜最时令的美味,弥补了因季节更迭而暂别的遗憾。懂吃的人,从来都在民间。

在泥螺收获的季节,到它生活的本源之地,找到最懂它的那群人。东港,黄海北部一个多平方公里的海滨小城,却因为海域里的物产而闻名八方。

清明过后,碧波之下,绵延的肥沃滩涂中一种软体动物开始活跃起来,这就是泥螺。

泥螺,古称吐铁。每当落潮,大海就慷慨的把泥螺随意的散落在滩涂上,星罗棋布。

论泥螺品质最好的地方,东港算是一个,中国公里漫长的大陆海岸线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这里是鸭绿江与黄海的交汇的地方,纯净的水体和活跃的洋流使得这里的泥螺颗颗饱满丰腴,柔嫩鲜美,也因此享有天下“泥螺第一滩”之美誉。

数以亿计的泥螺宝宝被播撒在这片水域,它们和野生同类的成长轨迹完全相同。

这是人类和大自然的携手合作,以生态的方式,实现了耕海牧渔的理想。

勤劳聪慧的东港人,他们穿越四季,播撒,捡拾,采集,加工......将这种最质朴海鲜食材,酿造成蜚声国内外的黄海美味。

泥螺,行动缓慢,它用头盘掘起泥沙与身体分泌的粘液混合,包被在身体表面,酷似一坨凸起的泥沙,起着拟态保护作用。

然而,泥螺的这些雕虫小技逃不过老渔民的眼睛。泥螺壳易碎,只能用最原始的手工劳作方式来获取它,东港人捡泥螺有文字可查的历史至少有年。

但并非天天都有泥螺抓,这些小东西阴雨天就躲在泥里,阳光灿烂的天气,才出来觅食。夏天到了连雨季,留给渔民们捕泥螺的时间也就不多了。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泥螺,在东港,泥螺有“桃花泥螺”和“桂花泥螺”之别。也就是说,三月的泥螺比八月的泥螺味道更鲜。

身为东港人,我们从小就是在海的味道中长大。一代一代的东港人迎着黎明,赶着潮汐,将这种味道传承。

若要了解一方饮食文化,不必去追寻奢华,坐上寻常百姓家的餐桌,便有八分了然于胸。在吃海鲜方面,东港人颇得要领。早些年间,泥螺犹如坛中咸菜,家家户户都有。

如何把当季最鲜美的泥螺保存下来,东港女人有的是办法。最常见的做法就是醉泥螺,细腻粘稠,颗颗入味儿。不仅留住了泥螺的鲜,更添了一份醇厚之味。

据《安东县志》记载,清代就醉泥螺的腌制方法,距今已有三百年以上历史。据说,泥螺醉酒之后,会像人一样,身体慢慢舒展开来。然后放盐,不只是调味儿,也是让这鲜味儿得以保存的关键。

经过腌制的泥螺,被装入密封的罐子里。在盐和酒调和的世界里,慢慢发生变化。沁入酒香。几天之后,这就成为了东港人夏天下饭下酒的开胃小菜。

自然不吝馈赠丰物,时间二次酿造带来绵长回味。寻常人家用非凡智慧烹制的美食,虽非凤髓龙肝,却也是平淡日子里最佳的调味剂。

东港人吃泥螺是一绝,泥螺入口,转动舌尖,吃入螺肉,剔去泥沙而不泄汁水,津津有味,而外地人却常常吃得泥沙满口。

泥螺虽小,但却是集“海味”之大成,不醉无味。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可不仅仅只是一条古训,它蕴含了获取食材、驾驭食材的非凡智慧。如此,才有了名满天下的东港泥螺。

编辑:暴力熊/图片:拍客综合

东一网视频部-

东一网编辑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87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