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东港市菲律宾蛤仔调查结果予以公布

协会讯!

发布4月30日丹东东港市菲律宾蛤仔大规模死亡海域阶段性调查结果。

采样地点:东港獐岛海域

采样时间:年4月30日

检测材料:菲律宾蛤仔(福建苗种)、海水、底泥

采样信息:北纬39°44′.,东经°51′.,水深10.7米

主要进行水质、细菌及寄生虫、三个方面监测:

一、水质检测

采样海域的盐度、溶解氧、电导率、水温、pH、亚硝酸态氮、总氨氮、硝酸态氮、活性磷酸盐、化学需氧量检测结果显示,养殖海域水质指标均达到GB-89渔业水质标准。

表1海域水质检测报告

样品名称

检测项目

检测方法

检测结果

渔业水质标准

.04.30东港蛤仔养殖区域水体

盐度

电导盐度计法

28

溶解氧mg/L

YSI水质分析仪

9.62

>5

电导率mS/cm

YSI水质分析仪

42.26

水温℃

YSI水质分析仪

14.4

pH

pH计法

8.09

7.0-8.5

亚硝酸态氮mg/L

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0.

总氨氮mg/L

纳氏试剂比色法

0.

硝酸态氮mg/L

锌镉还原法

未检出

活性磷酸盐mg/L

磷钼蓝分光光度法

0.

≤0.03

化学需氧量mg/L

碱性高锰酸钾法

0.

≤4

二、浮游植物检测

参照GB-《海洋监测规范》的规定对养殖海域采集的水样进行浮游植物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共鉴定浮游植物3个属种(仅鉴定到属的按1个种计算),均为硅藻门。浮游植物总密度为0.万个/L,总生物量为0.mg/L。

表2海域浮游植物种类

序号

种类

拉丁文

硅藻门

Baccillariophyta

1

茧形藻属

Amphiprore

2

新月拟菱形藻

Nitzschiaclosterium

3

曲舟藻属

Pleurosigma

三、细菌与寄生虫检测

取调查海域健康蛤仔、死亡蛤仔、水体样品与底泥样品。刮取健康(3只)与死亡蛤仔(4只)样品外套膜处与闭壳肌处样本,于NA培养基、TCBS培养基与血平板上采用三区划线法接种细菌;取水体样品与底泥样品上清液,于NA培养基、TCBS培养基与血平板上采用划线及涂布法接种细菌,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图1:蛤仔(死亡)

图2:死亡蛤仔细菌分离

图3:革兰氏染色鉴定

本次采集的死亡蛤仔细菌分离结果显示,未分离到优势细菌及溶血性致病细菌;水体与底泥中细菌较少,优势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基本排除细菌导致的蛤仔消瘦及死亡,同时显微镜检查未发现寄生虫。

在对水质、浮游植物和细菌及寄生虫进行调查的同时,还走访了技术推广站科技人员和养殖业者。据了解,去年越冬之前当地曾出现温度骤降的变化,同时蛤仔表现出了明显消瘦的情况,出肉率只有百分之十几,而正常年份出肉率则在20%-25%。本次调查显示浮游植物数量极少,因此初步判断,贝体消瘦和饵料严重不足是引起蛤仔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

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91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