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隋忠伟通讯员李申华
今年以来,日照市住建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民生事无小事理念,从“小处”着眼,从“细处”着手,补齐城市“短板”,补强城市“弱项”,让日照百姓感受更多民生温度。
生态“绿丝带”
扮靓城市阳光海岸线
打开日照地图,从灯塔广场至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沿海岸线一路向北,这条蜿蜒的“绿丝带”便是阳光海岸绿道。全长约28公里的绿道,是日照城市绿道建设的代表作。
阳光海岸绿道建成至今,每天都会吸引不少市民和周边城市游客穿行于此。老家临沂的孙静就是其中一位。
“阳光海岸绿道绿树葱翠,在步道中行走,呼吸着新鲜的海风,沐浴着柔和的阳光,觉得身心格外舒畅。”绿道的建设,让孙静欣喜不已。她说,我每年都会来日照海边、吃海鲜,这几年,日照的海岸线建设越来越好,又有了新标志。
阳光大海、绿树花海,良好的生态正是阳光海岸绿道所串联的景色。绿道将日照沿海优质沙滩景区串联起来,原貌保留了松林、沙滩、礁石和湿地资源,成为一条生态的“绿丝带”。
阳光海岸绿道不仅提供慢行功能,还能与部分体育赛事和特色休闲、绿色康养等产业紧密结合,进一步拓展滨海旅游功能,助推旅游经济、体育经济、休闲经济、网红经济等新兴经济业态发展,集聚城市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建筑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日照在城市绿道建设中最看重的一点。绿道建设坚持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尊重自然底色,顺应自然肌理,最大可能的保护生态。一条绿道,构筑起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创造出在城市里诗意栖居的生活场景。
棚改“加速度”
激活城市发展新动能
在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力?近年来,日照市住建局围绕“让城市环境更优美、功能更完善、发展有活力和居民住得好、生活好”的目标,改革创新拆迁改造政策,扎实做好“棚改+”文章,为城市新旧动能转换拓展了空间、搭建了平台、丰富了载体,有效推动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以来,全市累计拆迁个村居、10.5万处房屋,开工建设安置楼18万余套、万平方米,基本建成12万套,城中村居民告别了环境脏乱差、安全隐患突出、公共服务欠缺的老房子、老村子,搬进了宽敞明亮、配套完善、生活舒适的新楼房、新社区,群众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棚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工作人员要学懂弄通相关政策,把棚改征拆政策、发展成果宣传到家家户户,为村民答疑解惑,并充分掌握村民的诉求,及时合理地调整方案,才能打开群众的心扉。”市住建局负责棚改工作的有关人员介绍,日照市在推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跳出“就棚改而棚改”的路子,注重与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密切结合,加快配套完善城市道路、管网、公园绿地、教育、商业、休闲等设施,提升城市更新水平。
据粗略统计,在棚改工作的基础上,城区累计配套新改扩建中小学及建设移交幼儿园20余处,新建社区服务中心30余处、便民市场30余处、公共停车场10余处,入学入园难、出行难、停车难等“城市病”问题有效治理,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实现新的提升,真正把棚户区改造成了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的现代化新型社区。
年以来,全市棚改腾空可利用土地累计约5万亩,在满足安置区建设的同时,科学储备、综合利用土地资源,为“双招双引”和更多优质大项目落地创造了有利条件。正在加快建设的42平方公里日照(石臼湾)中央活力区、东港区政府广场南片区改造项目,都是借助棚改拓展的城市空间,成为培植壮大城市经济、丰富现代服务业态的重要载体。开发区、高新区、山海天等也都充分利用棚改带来的“红利”,聚力打造生态科技城、高铁经济区、科技创新高地、高端度假旅游目的地,真正实现“拆除一片旧村、培育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
创新“红色物业”
让精致城市更美好
道路宽阔洁净,停车整齐有序,党员服务窗口精准到位……整洁有序的环境为东港区石臼街道幸福社区外滩·赛福特城小区增添了几分朝气。几年前,赛福特城却是另一番模样,作为十多年的老旧小区,这里曾存在着诸多历史遗留问题,停车位紧张、路面破损……业主诉求与日俱增,物业管理力不从心,幸福指数难以保证。
去年以来,日照市住建局坚持党建引领,创新完善“红色物业”体制机制,聚力打造精致城市,物业管理服务的精细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而赛福特城的居民,便是“红色物业”模式的受益者之一。
打造“红色引擎”,夯实“红色物业”组织基础。成立市级物业服务行业党委及6个区县物业服务行业党组织,各街道均设立物业管理办公室,加强物业行业管理和党建工作指导,形成了上下联动工作机制。通过单独组建、网格联建、选派党建指导员等方式,推动物业企业党组织应建尽建。70家符合条件的物业企业成立党组织,建立联合党支部40个,选派党建指导员82人。20名符合条件的社区“两委”成员兼任业主委员会委员,名熟悉物业工作的社区“两委”成员、在职党员兼任物业企业义务监督员,29名物业企业党员担任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推动社区治理与物业服务互促双强。
激活“红色细胞”,拓宽“红色物业”联建路径。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物业项目党员负责人担任网格党支部书记、网格党支部书记兼任网格长,注重吸收党员骨干作为兼职网格员,全市名物业企业党员、业主党员兼任社区网格长、街长、楼长。组建“红色物业党员志愿服务队”,组织在职党员认领服务岗位,目前已有余名物业项目负责人到社区报到。将17名物业企业(项目)负责人培养成入党积极分子,16名党员培养为企业业务骨干。
延展“红色链条”,强化“红色物业”工作机制。建立“红色物业”党建联盟会议制度,健全物业服务管理议事协商机制,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轴心”,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驻区单位共同参与,召开物业管理服务联席会、网格议事会、业主恳谈会、纠纷调解会等余次,解决停车难、环境卫生脏乱差等问题余个。制定了物业服务质量综合评价指导意见、物业企业退出项目管理办法,建立了由物业行业党组织牵头,街道社区党组织、党员群众代表共同参与的考评机制,构建了奖优罚劣、先进引领、落后淘汰的良好发展局面。
老旧小区“换新颜”
群众安居更宜居
小节之处显大德,细节之中见文明。在社区中,最能体现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最能反映居民真实生活状态的地方,就是所辖的老旧小区面貌和街头巷尾的基础设施,看似不起眼,却能体现出整体工作的精细化水平,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近年来,日照市围绕精致社区建设,按照“系统化组织、整体化实施、多元化参与、长效化管理”的思路对辖区内老旧小区提升改造,通过补齐、更新配套设施,优化管理和服务水平,力争“硬件提升”、“软件过硬”,让居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创城带来的便利,最大限度提高生活幸福感。截至目前,已累计改造老旧小区个。
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日照市以完善居住社区配套设施、建设“完整社区”为着力点,大力开展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推动资源整合、设施共用、管理共享,打造老旧小区“15分钟生活圈”。目前,全市已在老旧小区周边施划停车位余个,完成新建或改造物业服务用房18处,新建公共绿地20处,建设城市书屋6个,改造无障碍设施14处,新增儿童活动场所1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25处,新增电动车充电设施93处,实施雨污分流工程处,合并、打通老旧小区8处,实现了“路平灯亮、院绿水畅、卫生安全、功能完善”的改造目标。
坚持改造管理并重,本着“以大带小、以强带弱、强强联合”的原则,通过物业企业“先期介入、先行接管、先行服务、分期改造”的办法,吸收各物业企业分片分区域接管老旧小区,引导优秀物业企业参与无物业小区管理,推动管理长效化、制度化。目前对改造后的老旧小区,由街道社区组织成立业主大会、组建业委会的有71个,市区内个老旧小区、“三无”小区都有物业企业入驻并提供基本物业服务,实现了由“脱管”变“托管”。
一座城市的底蕴,需要从城市的每个细节中体会,打造一座有质感、有颜值、有温度的精致城市,是时代要求,更是民心所向。精致城市建设作为今年日照市的工作重点,致力于让市民住得舒心,获得更多的幸福感。